手机版 各地 收藏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379510997

首页 >> 美好江苏 >> 正文

“徐一帖”妙手解母疾

时间:2025年04月16日来源:中国旅商传媒网 作者:文/苗红军

我的挚友徐立军院长,出身中医世家,作为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徐氏痹症外敷疗法第三代传承人,凭借“一贴见效”治疗骨质增生的神奇“绝技”,为众多患者解除病痛,被家乡父老乡亲亲切地称为“徐一贴”。

初识徐院长,是经由两位知名文学家和一位优秀企业家的介绍,其中文学家是,时任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张文宝、连云港市散文协会副主席刘毅,企业家是江苏永超建设集团董事长汪洋。后来我了解到,他与文学界人士交好,是因为他自身散文创作功底深厚,还荣获过连云港市散文学会2020年度“德艺双馨奖”,担任市散文协会副秘书长。而他和不少企业家关系密切,则是因为汪洋等几个企业家是连云港市九三学社成员,他自己身为九三学社连云港市科技支社副主委、市政协委员,自然与他们有着诸多交集。

真正与徐院长相知,并成为挚友,还是源于我母亲的腿痛和腰疾。母亲被腰疼、腿疾折磨多年。大约四年前,母亲左腿摔伤,还出现积水,前往市里医院就诊,医生给出的最佳方案是更换膝盖骨。母亲担心手术失败导致瘫痪,无奈只能放弃。此后,母亲右腿膝盖也开始肿痛,再加上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腰部也跟着疼痛难忍,坐立难安,严重时只能卧床不起,身心备受折磨。 这几年,为了治好母亲的病痛,我们想尽了办法。母亲在外地工作的孙子、外孙女,只要听闻某某膏药效果好,就会立刻买上一两个疗程邮寄回来。国内外有名的膏药,像广告铺天盖地的某某牌膏药,还有某国的神奇的虎骨膏,都一一尝试过;针灸、磁疗等方法也都做过。起初,病情似乎有所缓解,疼痛减轻,但没过多久,一到阴天下雨,老毛病就会复发,始终无法根治。 母亲年近八旬,这些病症,都是年轻时过度操劳落下的病根。母亲一直是个要强的人,年轻时在农业生产中积极踊跃,几乎年年都被评为先进,不是先进能手,就是优秀党员。退休后,她也闲不下来,依旧打理着门前屋后的菜园子。然而,岁月不饶人,随着年纪渐长,腿和腰的毛病便找上门来。这几年,四处寻医问药,花费了不少冤枉钱,却每次都失望而归,母亲自己也渐渐失去了治愈的信心。

起初,我没有找徐院长为母亲治病,并非不信任他的医术,而是因为与他相识时间不长,关系还不够熟络,不好意思麻烦他。我本就是个不喜欢轻易麻烦别人的人。可今年春节,母亲的腿病突然加重,连续打了十多天吊瓶,每天都得靠吃止痛片才能勉强支撑。看着母亲遭受病痛的折磨,我心疼不已,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只好鼓起勇气联系了徐院长。

那天上午,我搀扶着母亲,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徐院长的工作室。他早已等候多时,一见到我们,便面带微笑地迎上来,那亲切的笑容瞬间让我们紧张的心情放松下来。他不慌不忙地询问母亲腿和腰的具体状况,接过X光片,仔细端详,随后伸手在母亲的膝盖、后腰处,熟练地进行捏、按、拍、敲等检查动作,每一个动作都沉稳自信,仿佛在与病痛进行一场无声的较量。 之后,他有条不紊地取来案头上的一袋药料,倒进药勺,再倒入褐色液体,反复搅拌,直至药料达到干湿适中的程度。接着,他从叠放的纱布片中取出一块纱布,放在不锈钢片上,将调好的药料均匀地铺在纱布上,压实、规整,贴上一块透明胶纸,用剪刀将纱布四周剪出折口,包裹住物料,最后用缝衣针将药包缝实。他边调药、包药,边轻声细语地叮嘱母亲各种注意事项,声音虽不大,却充满了让人安心的力量。他告诉母亲,调药所用的褐色液体是老陈醋,并从桌子底下拿出一瓶板浦汪恕有滴醋,贴心地说这是从醋厂直接批发来的,省得母亲再去超市购买。接下来,徐院长将包好的膏药敷贴在母亲的患处,精准地压住痛点,打上胶带。从下料到完工,整个过程不到十五分钟。我站在一旁,目睹这一切,很是佩服其手法精湛。

徐院长为母亲贴好膏药后,向我介绍,徐氏外敷膏药并非普通膏药,贵在选用地道药材,妙在传统制作工艺,由十多种草本植物萃取精华,经过古法制作的多道工序而成。中草药的搭配精准恰当,制作程序严格把控,坚守选材、筛磨、挑配、过滤、提炼、祛毒、过热、冷晾等传统方法,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每一环节都凝聚着多年的经验,确保了膏药的品质与高效。 我之前从未想到,一张小小的敷帖竟蕴含如此高深的学问。看似普通的深色中草药药料,实则融合了科学知识、传统中医配方以及他们家的祖传秘方,凝聚着好几代人的心血与智慧。

在徐院长的工作室里,墙上挂着几幅熟人的字画。原连云港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加庆所写的“大医精诚”四个大字,笔力遒劲雄健,真切地表达了对徐院长医德医术的称赞;原连云港市书协主席陈凤桐书写的“继承和发扬中华医学传统,为生民祛病痛送健康到万家”,字迹飘逸洒脱;诗人张成杰先生创作的一首诗:“非遗妙药是灵琛,守正创新誉杏林。不负盛名徐一帖,悬壶济世见仁心。”这首诗由连云港市园林局原副局长周永卓书写,将徐院长医术的神奇展现得淋漓尽致。听说他们也曾被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骨质增生、肩周炎等病痛困扰,都是在徐院长的医治下得以康复,所以才忍不住通过写诗、题字来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还有中国北派山水连云港市艺术中心主任周如水所画的山水画,挂在工作室中堂,为这里增添了不少文雅的气息。

再看工作室的书柜,里面摆满了医学和文学方面的书籍。《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古籍,书页已然发黄,一看便知被反复翻阅过多次;像《中国中医特制新法大全》《老偏方》《小偏方大功效》等专业书籍,书角都已卷起。徐院长说,他阅读这些书籍并非死记硬背,而是在参考祖传医术经验的同时,不断学习新的药理知识,反复尝试、验证,才使得“徐一贴”的疗效越来越好。

如今,母亲已经接受了三个疗程的治疗。第一个疗程结束后,右腿的毛病就完全好了;第二个疗程后,腰部也不再疼痛;现在,最严重的左腿膝盖症状也有了明显改善。春节期间,母亲走路需要拄拐杖,如今拐杖已被扔在门后边,又开始忙活她的小园田了。

之前我曾为徐院长计划出版的书写过一篇小传,那时没有母亲治病的亲身经历,写得较为笼统、宽泛。而这一次,我纯是发自内心地感激,忍不住详细写下母亲的治愈的经过,实事求是地赞扬一下徐院长。我坚信,他的医术一定能够帮助更多被病痛折磨的人,“徐一帖”的美名也定会传播得越来越远,为更多家庭带来健康与希望。

[作者简介]苗红军,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微型小说协会副主席、北大EMBA、某上市公司高管。700余首诗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诗刊》《扬子江诗刊》《诗歌月刊》《天涯》等报刊。《中国粮食中国饭碗》获中国诗词协会、诗刊社、光明日报社联合举办“我向新中国献首诗”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中国脊梁》获中国诗词协会、诗刊社、光明日报社联合举办的“百年芳华,丹心向党”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著有诗集《麻雀》《大地物语》。《麻雀》获连云港第三届诗歌奖,《大地物语》入围“2019年十佳华语诗集”。《豁口》荣获由中国微型小说学会、江苏省作家协会小小说委员会、淮安市纪委监委等举办的“清风盈淮·植莲杯”廉政小小说(微小说)征文大赛优秀奖。《亏空》 荣获全国首届“一带一路”山海廉韵杯廉洁主题微型小说(小小说)征文优秀奖。《樱桃谷》《素材》等微型小说被《民间故事选刊》转载。(编审/陈青瑜)

上一条:寒冬中,那迎风绽放的红梅
下一条:千年孝道精神的文化地标何以沦为利益博弈的牺牲品

关闭

编辑:张冠崇
今日头条
热点推荐

习近平乘坐的专机降落越南河内内排国际机场

写在消博会开幕之际:历“五”弥新 共享中国机遇

中国将长期成为外资企业投资兴业的沃土

2025,奋进中国

厦门:油菜花海醉游人

和谐没有终点

构建“六办”服务体系 最大限度便民利企

千年剪纸魂,一剪延安情

寒冬中,那迎风绽放的红梅

陕西移动延安安塞分公司联合区司法局成功举办“4.15”普法宣传活动

精美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