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办理业务很方便,跑一次就全办妥了。”3月10日,市民胡先生到许昌市民之家办理社保业务时高兴地说。
社会保险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市社保中心认真学习借鉴“胖东来式”服务理念,构建起以现场服务为主体、延伸服务为补充的“六办”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社保工作的满意度、信任度和依赖度。
一、一站服务,社保业务“方便办”
社会保险工作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为进一步提升社保经办质效,让广大人民群众相信社保、依靠社保,市社保中心全面梳理社保大厅业务经办情况,在市民之家设置前台受理区、后台办公区、自助办理区、表格填写区、等待休息区等5个功能区,并预留2个后台机动办公区动态应对业务高峰期,通过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经办,兑现“一窗受理、一站服务、一次办结”的服务承诺,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扩大社保覆盖面奠定基础。近年来,市社保大厅年均办理业务超15万件,好评率稳定在98%以上,树立了社保部门“信誉优先”的良好形象。
二、分类施策,社保业务“跟踪办”
在办理业务过程中,部分业务涉及税务到账、计划撤销等问题,无法立即受理或及时推送,为避免群众“多跑腿”,市社保中心采取“跟踪+”服务模式,分门别类建立业务跟踪台账,安排专人查明具体原因,结合政策要求和办理程序,为群众提供问题解决方案,跟踪指导业务办理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如,待遇申请业务先行做好前期资料收集审核,待税务到账或欠费撤销后,由专人按照办理流程进行受理并跟踪业务办理情况,实现一次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目前市本级社保大厅月均跟踪业务量达到300余笔,极大地减少了同一业务来回跑的情况,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体验感。
三、全时服务,紧急业务“预约办”
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市社保中心围绕民生民意,科学研判市民之家社保大厅办件高低峰差异,结合部分企业社保业务量大、手续繁杂等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利用上班前、下班后等时间,为参保企业提供预约办服务。如,2025年2月份,中心收到许继集团有限公司综合能源服务分公司的业务申请,经初步分析判断,该公司的业务办理量较大,如果在上班时间办理的话,容易引起大厅“排长队”现象,随即,中心决定下班后集中为该公司办理业务,体现了社保经办机构用心用情为企业和群众服务的使命与担当。今年以来,已为26家单位提供预约办服务,服务对象满意度显著提升。
四、事前预防,重点事项“提醒办”
为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市社保中心对部分社保重点事项实行提醒办,将群众关心关注的社保信息以及与个人利益相关的业务事项,定制化、精细化推送给本人,更好地维护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如,在认证提醒方面,每月15日前后提取超期未认证人员名单,预留10天时间,通过短信群发、参保单位微信群、社区工作群等渠道进行提醒。目前,提醒办理的业务事项包括退休业务申请、社保费缴纳、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用人单位参保登记等等。2025年累计发送各类社保提醒短信17000余条,通过各类微信工作群通知提醒16次,有效解决了参保企业和群众遗忘办理而又无法弥补的社保业务难题。
五、暖心为民,特殊情况“上门办”
针对特殊人群、特殊单位以及业务经办中的特殊情况,市社保中心安排专人上门办理,实现参保单位和群众“不跑腿办成事”。如,常态化为高龄、行动不便、长期卧床的老人提供上门办理资格认证服务,组织补缴联席审核小组成员到用人单位实地查看补缴资料等等,近几年来,累计上门服务600余次。同时,积极开展“上门送政策”活动,结合片区常态化宣传宣讲、法律法规宣传月、社保服务进万家集中宣传等活动,组织工作人员到快递网点、物流基地、学校、企业、商铺送政策,发放宣传彩页,讲解社保政策,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险政策的知晓度。
六、便利共享,社保业务“就近办”
为实现社保业务“就近办”,市社保中心紧盯群众需求,将530个“全省通办”事项中的50项高频业务下沉到乡镇(街道)、18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高频业务下沉到村(社区)办理,全市107个乡镇(街道)、2505个村(社区)已经实现社保经办服务全覆盖,确保群众办理社保高频事项“不出村”。全市建立便民服务网点分包制度,采取业务骨干到银行指导帮扶和组织银行人员到社保大厅跟岗培训的方式,全面提升便民服务网点经办能力,今年以来,全市社保经办机构与银行网点组织双向交流学习170余人次,77个便民服务网点办理业务量达到16000余笔,占总业务量的34%,有效满足社保业务“就近办”的需求。
下一步,市社保中心将持续拓展服务渠道、优化经办流程、提升人员素质、强化内部管理,为参保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多渠道、更为便利、更加贴心的社保服务,持续擦亮“许昌社保”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