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上月19日至26日,游客刘敏(化名)和朋友报团前往云南旅游,不料却被导游要挟“知道你家地址和身份证号码,白领需至少消费8000元”。8月3日下午,云南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回应称,已关注到此事,目前正在调查处理。
打着低价游的幌子,还信誓旦旦的说该团不是购物团,中途还是露出了“强制购物”的嘴脸:旅游过程中导游不仅不允许游客之间相互添加联系方式,还为游客规定了“最低消费额度”,即“工薪阶层消费3000元到8000元,都市小白领消费8000元到20000元”,要挟称知道游客们的身份证号和家庭住址,不购物消费将追回旅行费差价。旅行团“强制购物”“要挟消费”现象,伤害的不只是被宰的游客,搅浑了旅游市场,还对地方旅游形象造成巨大的影响。这表明,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仍需久久为功,重拳打击低价游乱象不能松手。
近年来,旅行团定点购物负面新闻频发,游客因为购物量少或“零购物”,而被导游辱骂甚至殴打的新闻也时常发生。旅游行业的这种顽疾和痼疾,自然招致了社会各界极大的质疑和争议。上述新闻中,该旅游团向两位游客收取的团费是1580元,表面看并非以往的几十块或几百块,甚至干脆免费,让人一看就是“零负团费”,但细想这样的团费能覆盖游客6天5晚吃住的旅游成本吗?旅行社和导游要想赚钱,不通过强制购物才怪!所以从根源上看,这样的团费仍旧难掩低价游本质。可以说,只要有这种游客存在,就会有低价游存在;只要低价游存在,强制购物就会存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依法打击旅游“强制购物”需综合施策,标本兼治。一方面,要加大旅游法律宣传,引导旅游者理性消费、理性维权,与旅行社签订正规的旅游合同。尤其,发现旅行社、导游和购物场所经营者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保留证据积极举报。如果大家都能报价格比较正常合理的旅游团,强制购物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另一方面,各地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旅游市场治理长效机制,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职、严格尽责,加大对“欺骗、强制旅游购物”行为打击力度,既惩处涉事旅行社,也惩处涉事导游,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此外,还要力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在提升旅游品质、开发旅游文创上下功夫,只有不断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才能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