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旅行安全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前不久,四川彭州龙漕沟区域一处“野生”网红打卡点突发山洪灾害,造成7人死亡,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户外之旅,本该其乐融融,却发生意外酿成悲剧,让人痛惜不已。
据媒体报道,龙漕沟虽然因景色秀美被不少人视为“网红打卡地”,但却是一条不折不扣的泄洪沟。龙槽沟属于地质灾害位点,因此一直没有开发成为正式的景区,人们到此地方游玩其实就是一种野游。尽管当地相关部门在涉事区域设有多种警示牌和横幅对游客予以劝阻,且龙槽沟周围一直有铁丝网围着,但这一切努力都未能阻止人们下河游玩。最终,龙槽沟突发山洪造成7人死亡,悲剧再次敲响了“野游”警钟。
虽说,造成此次灾害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消息中不难发现,社交媒体“重流量轻安全”的传播效应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负效应。其实,野生网红景点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景点,只是经过社交平台和网红达人的“种草”,成了人们猎奇、探险的目的地。比如,龙槽沟就曾是某网络平台上的网红打卡地。这个平台发布有多篇关于龙槽沟露营/BBQ的种草攻略、游记等内容,还有博主介绍如何翻山越河以规避当地禁止进入宿营的禁令,自然吸引了一些缺乏安全意识的普通游客跟风前往,因而为灾害事故埋下了隐患。显然,相关平台并没有尽到审核、提示和警示的作用。
诚然,“野生景区”推介为网红博主和平台带来了可观流量和利益,但事故发生后责任谁来承担?从法律角度来看,对未经过商业开发且存在高风险的旅游景点,平台有安全提醒义务和内容审核义务,发布者在发布视频时也有提醒广大观众风险的义务。若均未做出风险提示,平台及发布者均存在一定侵权责任。对此,社交平台要守牢安全底线,严格履行信息审核把关之责,对“野生”景点“种草”笔记和推荐视频做下架处理,同时做出必要安全提示。若平台发现相关安全隐患或虚假信息,未及时履行上述义务的,除了可能受到相关部门的行政处罚以外,还应当承担民事侵权责任。对于一味追求流量、博取眼球而忽视安全警示或故意虚假宣传、恶意引导的博主,可能将承担侵权责任,情节恶劣的可能会受到行政或刑事处罚。
野生网红景点不能成为监管盲区,社交平台更不能成为“种草”笔记和相关视频的推手。一方面,地方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强预警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同时加强社交媒体监管,发现宣传诱导类“种草”笔记和视频,对违规博主账号进行封禁或加入黑名单,对平台进行追责处罚。另一方面,游客应当坚定对野生网红景点说NO!不去无人区或未开发景点,不参与无资质、不专业的临时户外探险小队、兴趣小组。总之,要从网红景点成夺命险地中汲取惨痛教训,补短板、扫盲区,扎紧旅游安全的篱笆,让野生网红景点止步于“法治红线”,为野蛮“种草”和任性“野游”拴上“法治缰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