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它当心“烫后背”:油糕
当妈妈的给小孩子吃刚出锅的油糕时,一般都会提醒:“慢点吃,小心烫嘴、烫胳膊,又烫了后背。”怎么把后背给烫了呢?我们小孩子“百思不得其解”。妈妈说:“如果吃的急,猛咬一口油糕,糖汁就会流到胳膊上,烫得你赶紧抬起胳膊就舔糖汁,却忘了抬起胳膊的手上拿着油糕呢!油糕的糖汁就这样流到了后背上,烫得人急忙扔掉热油糕,捶胸跺脚,不停地抖动身子。后背就是这样烫伤的。想必很多吃过油糕的人都知道这个缘由。”
油糕是陕西常见的一种特色风味小吃。陕北有糜子做的油糕,陕南有江米做的油糕,而西安等关中地区是用小麦面粉成烫面,包上白糖或红糖馅做的烫面油糕。著名的泡泡油糕,就属于其中的一个特殊品种。在西安的早餐店铺里,常见油糕和油条、豆浆一起供应,成为西安人的经典早餐之一。油糕除了作为城乡日常小吃外,还是西安中高级宴席上的面点。
油糕的历史也很悠久,是由秦汉时的“金饼”演变而来。到了隋唐时,称为“油浴饼”,到宋元时期,又称为“盏酪焦油”。佚名古籍《居家必用事类全集》记述了制作方法:“以面调作稠糊,摊作厚煎饼。糊转,慢火。不可焦了,取出,入蜜和,为剂,擀为厚饼样,包熟馅子。印脱花样,深油炸黄色,或手按圆,炸之。”从中可见,油糕的制法与今日基本相同。
原料
小麦面粉、白糖(或红糖)、熟猪油、菜籽油。
制法
用滚烫的开水和面,揉入少许熟猪油成面团,饧面;
将已冷却的烫面扯成不超过50克一个的剂子;
将剂子捏成圆形皮,包入白(红糖)馅心成扁圆形,下油锅,中小火炸至金黄色时,捞出即可食之。
特点
色泽金黄、外酥里嫩、清香细腻、香甜可口。
编辑:曹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