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王世宣) 陕西省丰腴富庶的关中平原东西绵延八百里,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祖国西北高原上,一马平川,气候宜人,土壤肥沃。

63万兴平儿女念兹在兹的兴平故土位于关中平原腹地,距离千年帝都咸阳市中心十五分钟车程,距离省城西安四十五分钟车程。东北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0公里。东望举世闻名的东方金字塔——汉武帝刘彻陵墓;南瞰蜿蜒东流的三秦儿女母亲河--渭河,贯通中国东西部大动脉的陇海铁路线穿境而过,连接西南边陲和西北大漠西成高铁、西银高铁交互于境内,是贯通欧亚大陆桥——古丝绸之路的首站。
兴平,古属雍州,西周懿王二年(前908年)自镐京迁都于此,兴平先民有史以来繁衍至今3000年,人文历史文化底蕴丰厚。
兴平,旅游资源充盈,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境内有文物古迹点210处,汉唐文化闻名海内外。
兴平,是充满诗意的宜居宜业之地。近年围绕“一城三园”发展思路,积极挖掘和活用历史文化资源,拓展文化旅游业发展思路,业已形成茂陵为核心的汉文化景区,杨贵妃墓为核心的唐文化景区。
人们耳熟能详的千古绝唱唐玄宗李隆基与宠妃杨玉环之间凄婉悲壮的爱情故事谢幕地就在闻名遐迩的兴平马嵬坡,距今已有1200多年,杨贵妃墓以其“古冢留香,诗碑幻彩”的独特魅力享誉神州,更有“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剪不断理还乱”等优美绝句流传甚广,脍炙人口。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家私营公司以“现代农业园区”项目之名蹭了“兴平市马嵬坡杨贵妃墓”的热点而盆满钵满,也从侧面印证了杨贵妃墓的历史人文价值。 记者曾经在位于兴平马嵬办事处李家坡村马嵬驿民俗文化村发现,该景点与杨贵妃墓景区企业文化天壤之别,却是依托了杨贵妃墓黄山宫景区顺势而建,其“民俗文化”内容无非是和全国很多古镇一个发展模式:千篇一律的旧农具、仿古的建筑,相似的玩法,没有新意、严重的同质化迭加复制。这一类景区本埠其它好多已经倒闭或者夭折,唯有这个景点人满为患,也从侧面印证杨贵妃墓的历史价值。
一位西安来此游客倒出了大家的心声:听说是兴平马嵬驿民俗文化村,原来以为是杨贵妃墓地景区有什么新发现新创意,结果一看这个景点与杨贵妃历史文化没有任何搭边,还不如我们每个礼拜游玩的礼泉袁家村泾阳县茯茶镇龙泉公社花样多......
爱情这个字眼,一直是人类经久不衰的永恒话题。在兴平市子孝村村旁现在还长有一颗千年古槐枝叶葳蕤,见证了另外一段凄美佳话。

传说中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少男少女,那棵为董永和七仙女做媒的老槐树也被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黄梅戏《天仙配》中,董永和七仙女相遇于槐树下。据说,这棵成就董永和七仙女爱情的老槐树就在兴平市南市镇子孝村。从兴平市向北约3公里的南市镇子孝村,远远就能看见一棵参天大树。据说这里是董永与七仙女故事的发源地,子孝村、北门村是牛郎与织女传说故事的核心区。距离子孝村约8公里有一个董家店,而村旁这棵老槐树古朴高大。当年兴平市修路时,为了保护正好长在路中央的这老槐树,专门将道路在这里分了个岔。
兴平市南市镇子孝村71岁的老人张玉杰介绍说,他是听着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长大的,其实这个故事的原貌是:董永家境贫寒,母亲早逝,他和父亲相依为命。他为人诚实,勤劳谦逊,村人皆有口碑。后来父亲也因病去世,由于无钱埋葬父亲,便卖身为奴(答应给财主傅员外做工三年),得钱一万文,埋葬了父亲。附近有一女子,早闻董永勤劳尚礼,孝敬老人,便萌动了爱慕之心,主动提出愿与董永结为夫妻。董永听罢,喜之不尽,遂成就了这桩美好姻缘。婚后,同去傅员外家,男耕女织,很快还清了傅家的债务,夫妻双双归来,过起了自己甜美的耕织生活。不知何时,这个原本属于地地道道的农家故事,却越传越神,演化成了仙女下凡,指槐为媒,金梭织锦,王母拆婚,桥头送子的“天仙配”。张老指着老槐树说,董永和七仙女想喜结连理可没有媒人,他们走到这棵树下时,老槐树开口说话,要为他们做媒,于是就有指槐为媒的传说。所以当地人把这棵老槐树叫槐媒树,也就有了“媒仙”。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源远流长,除过勤劳善良以外,还有敬老爱老德孝优良传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仅仅依靠统治阶级的不完满法典远远不够,民间大众为了自身公平还流传久远的
乡贤文化、孝道文化用来共同遵守、律人律己。极具褒扬意味的民间24孝故事有两个都源于兴平市子孝村。 南市镇子孝村位于兴平市东北方向2公里的北莽塬上。因“丁兰刻母思亲”、“董永卖身葬父” 两个孝道文化故事的流传,使之成为了孝道文化故事氛围浓厚的旅游村。“丁兰刻母”的故事,2013年被列入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兴平市首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今天,当地人每年有两天古会就是纪念“孝道日”与“槐荫庙会”的。
说起兴平市的古老来历,还有一段厚重的历史记载:佐证兴平先祖的彪悍崇武与足智多谋。
位于兴平市阜寨镇南佐村的犬丘城,是周懿王二年(约公元前908年),自镐徙都为槐里犬丘,有城必有军事防御,周懿王在建都时以南佐一带为中心,背靠正南及东南渭水,面向西北,呈扇面规划,在北、西两个方向 设“坊”以防卫,将东南作为后方。依此推测,便有古时犬丘城及以其村名:在南佐(犬丘城)正北面东西一线设一“坊”,便有了“正坊村”(系民间口头称谓,即现在的正东村和正西村合称)。
_南佐(犬丘城)正西面逆时针第一层为“惠址坊、万址坊、顺址坊、青化坊、思里坊、香坊”,第二层为“东温阳坊、西温阳坊、新仁坊、大通坊、郭家坊、汤坊、建坊、宽仁坊”等,直至武功界。
这些“坊”既是王城的外围政区,也是将军的住所或是军营。南佐(犬丘城)的背后即东南方可能是其大后方,主要为王国提供或存在物资及军马等。
因古人善养马,所以,便有了饲养军马的“北马村、南马村”;可能还设的军马繁育基地,所以就有了“马驹村”;还有监管、征收或进行交易的场所,便有了“马阜村”;后方还设了防卫力量,便是“上马坊”。为加强管理,可能还指派一名“侯”统管后方,所以侯就住在“侯村”(侯村遗址在南佐村东面3公里,目前还出土不少西周时期的泥质灰陶绳纹盆、罐残片).以上布局,较完整地勾勒出周犬丘城的轮廓。
兴平,自古就是风水宝地,周懿王以后,秦朝大将章邯,自从归降“西楚霸王项羽”后,被封为“雍王”,建都“废邱”(今阜寨南佐村)他领兵与汉王刘邦大战与陈仓,战败后,退后都城废邱,紧守不出。汉王刘邦久攻不下,后来用韩信计策,大造声势,扬言要用渭河水灌废邱城,一方面派很多人在废邱城西南,渭河一个道口(水道口村)的北岸开一个口子,三条渠道(三渠村),有一天夜晚,趁着月光,安排军队从废邱城西边今(八里村),的那个地方,一直用芦苇席铺地到废邱城下,在今(庄头村)处,派兵装上豌豆,给芦苇席上撒去。守卫在废邱城里的官兵,忽听到远处的水声,城墙上的士兵向西望去,一片白浪滔天,加上一部分汉兵喊杀声,使章邯军营魂飞魂散,束手无策的章邯打开城门向东逃去,章邯骑马向东北逃了大约五、六里的路程,战马连声嘶鸣(马鸣村),这个时候天色已亮,后面追随的人和探马也赶到,探兵告诉章邯废邱城并没有被水淹,是中了汉王刘邦和韩信的计谋,都城已被周勃、樊烩等汉军占领,弟弟章平被汉军俘虏,此时章邯气炸了肝胆,回兵折马(北马村)向南与汉王决一死战,章邯从马嘶鸣和折兵的地方一路返回到,南马张村时,汉王刘邦已从废邱城向东南推进,章邯知道汉军已在一个叫“将家渡村”休整,雍王章邯赶到此地,准备大战一场,汉王刘邦建议说这里有一个石狮,谁若举起,谁就为胜,谁若举不起,谁就失败投降。章邯力大无穷,正当他双手轻轻地举起石狮子时,却被樊烩暗箭射中右腿,无奈汉军兵强马壮,气得章邯拔剑自吻而亡,后来人们就把雍王与汉王会战的将家渡村称之为:“双王村”。
兴平历史可以串结历经几百年或上千年的200个美丽村庄,宛如穿珠引玉,来表达生息在这里的先民,如此历史富矿恐怕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吧!
比起近年来国内有些地方生拉硬拽造景、牵强附会蹭景,我们可以意气风发可以神采飞扬,先祖遗赠我们的资源多么得天独厚呀!? 兴平60万热血儿女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各种条件成熟的时候,兴平故土必将以崭新的容姿,向世人娓娓诉说我们凝重厚朴的历史人文故事;必将张开热情的臂膀喜迎天下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