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满载文物知识的展车驶入校园,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就此开启。4月15日、4月17-18日,渭南市博物馆“流动的博物馆”进校园活动分别走进澄城县王庄镇刘家洼学校和临渭区桥南镇中心小学、下邽镇中心小学,通过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为师生们打造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历史文化课。

活动精心设计三大主题板块,将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串联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从远古人类的生存智慧,到古代文明的璀璨成就,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如潮水般涌入校园,让学生们在探索中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在“触摸远古文明的温度——‘大荔人’”主题环节,讲解员手持仿制石器模型,生动讲述“大荔人”的生存故事。“大家看,这个器具就像原始人的‘多功能工具’,既能切割兽肉,也能修整树枝。”在互动提问环节,学生们纷纷举手抢答,现场气氛热烈。而“制作石器组合工具”的体验活动更是将课堂推向高潮,孩子们专注地打磨石块、捆绑木柄,在实践中直观感受人类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的伟大跨越。


以一万年文化史为主题的环节,聚焦于老官台文化的独特魅力。“运水游戏”成为最受欢迎的项目,两组学生手持树叶、徒手运水,在激烈的竞赛中,深刻体会到陶器发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原来陶器能装这么多水,太神奇了!”一名学生兴奋地说道。随后,孩子们化身小小陶艺家,运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陶碗,感受泥土在指尖成型的奇妙过程。


流动博物馆.
在五千年文明史主题板块,“画出来的汉字”带领学生们穿越文字演变的千年长河。从甲骨文的象形之美,到楷书的规范工整,讲解员用生动的故事讲述文字发展历程。“甲骨文与现代汉字配对”“看部首组汉字”等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在趣味中探索汉字奥秘。当成功拼出“森林”“江河”等汉字时,孩子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流动的博物馆”打破了传统展陈的时空限制,让历史文化“活”起来、“动”起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渭南市博物馆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优化活动内容,走进更多校园,让历史文化的薪火代代相传,为传承中华文明贡献力量。

(来源:渭南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