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钢铁生产制造过程、体验特色茶叶加工和茶文化……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53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它们中有开放观光的食品、乳业、酒类等生产工厂,也有钢铁、矿产、船舶等重工业基地,反映了我国工业旅游发展的蓬勃生机。
工业旅游是伴随着人们对旅游资源理解的拓展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新概念和产品新形式。此次,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53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无疑将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观赏、科普价值,引领工业旅游健康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同时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可以说,发展工业旅游,推动第二、三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是对工业文化的活态展示和创新传承,也是保护工业文化遗产、加强文化保护传承、促进城市转型的重要措施。
对于游客来说,历史人文、自然山水的景区都看遍了,期待新的景区。而工业旅游正是丰富旅游产品供给的新亮点,让游客大开眼界。众所周知,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中,许多工业基地因转型发展而废弃。工业旅游恰好为这些老设备、老厂房、老基地的升级再利用提供了有效抓手,工业遗产也在发展工业旅游的过程中得到了保护利用、焕发了新的生机。比如,将工业遗产地开辟为博物馆,展示其工业遗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就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普遍和有效的再利用方式。这种模式能够为游客展示独特的工业景观,同时提供生产场景再现等产品,为游客提供了重要的旅游体验。
另一方面,企业探索工业和文旅产业融合,能使工业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此次公布的53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中,既包括君乐宝、六味斋、农夫山泉、五粮液、汤臣倍健等人们耳熟能详的乳业、食品、酒水品牌,还包括辽宁鞍钢、内蒙古包钢等代表我国工业成就的知名企业。其实,这些企业开启工业旅游发展道路,是一种眼光和远见卓识。对于大型企业来说,管理规范、生产严格、质量过硬的这些企业的优势原先藏在闺中,现在通过工业旅游展示给游客。游客身临其境了解,信赖感倍增,对产品忠诚杜更强,这可比一年花几百万做广告有效得多,可谓一举多赢。
“工业锈带”蝶变“旅游秀带”“发展秀带”,需要相关部门和主体的努力,通过挖潜创意,赋予工业遗产和生产现场新的文化涵义,为工业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人们打卡工业旅游地标,在旅游休闲中既满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传承发扬了工匠精神、科技创新、历史传承等精神文化要素。由此可见,发展工业旅游,前景可期,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