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各地 收藏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379510997

首页 >> 健康生活 >> 正文

遇见路遥

时间:2024年01月23日来源:中国旅商传媒网 作者:闫峰春

遇见作家路遥,那是四十年前的事。记得那是1984年1月10日,这一天,对我们当时咸阳师专中文系的全体学生,可是盛大的节日,一来适逢腊八节,对我们这些“高加林”式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在学校餐厅节日加餐大饱口福的日子,更重要的是我们迎来了一位重量级的学者——在人生路上“平凡而伟大”的作家路遥莅临咸阳师专中文系文学讲座,送上精神大餐。40年前,他的文学讲座,他用生命对人生的诠释,现在依然值得我们品读;他用生命书写的《人生》、《平凡的世界》,是激励无数平凡人创造出美好人生的画幅。

《人生》是作家路遥创作的中篇小说,原载《收获》1982年第三期,也是其成名作。主要讲述了农村青年高加林遭遇的人生曲折和爱情悲剧。作品发表后非常轰动,获得了1983年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4年1月,由路遥编剧、吴天明导演、周里京吴玉芳主演的同名电影《人生》在全国上映。电影《人生》同样大获成功,尽管当时的我们贫穷,但《人生》电影票一票难求。记得1984年元旦,学校放假,电影《人生》上映在咸阳各影院放映,我们这些穷学生们各显神通,有的从牙缝里挤钱买票去看,有的冒充家属挤进铁二十局家属院去看,有的翻墙去咸阳西藏民族学院挤着偷看。

当时的咸阳师专中文系主任杜炳越教授,毕业于陕西师大,曾在延安大学任教。1973年,路遥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算是路遥的老师。在电影《人生》正有热映之时,1984年1月10日下午将路遥邀请到学校,与中文系师生座谈讲《人生》。

当年的路遥35岁,好像一位邻家大哥平易近人,双目烔烔有神,个头不高,身体敦厚而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听他谈论与文学有关的事情,谈论《人生》。听到年仅30出头的路遥,用21个昼夜写完了13万字的中篇小说《人生》,那时候就相当震撼,对路遥更是崇拜。竟莫名地认为高加林就是我自己,是千千万万个农村子弟渴望摆脱土地走向城市的一个缩影。

路遥说,化苦难为动力,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高加林”。《人生》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人生》发表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来源于作品主人公高加林形象的呕心塑造。在创作谈中,路遥说:“像高加林这样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生活经验不足,刚刚踏上生活的道路,不成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绝不能否定在高加林身上的一切。”

《人生》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以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士地,再回到土地这样的人生戏剧性变化过程为故事构架,以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要矛盾,凝聚进丰富的人生内容和社会生活迁移的诸多信息,尖锐地揭露出生活中所存在的丑恶与庸俗,强烈地体现出变革时期的农村青年人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中所面临的矛盾和痛苦。

在《人生》中,可以看到路遥自身生活的影子。路遥思考并透视了这一现象:从而提出了农村知识青年在城市化浪潮中涌来的种种冲击下该做如何选择的命题,让我们这些当时刚踏进大学校园的知识青年引起强烈共鸣。高加林的故事显然体现出了这种艰难选择的悲剧。一方面他留恋乡村的淳朴,更留恋与巧珍的感情,另一方面又厌倦农村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向往城市文明,希望能在那里实现自已新的更大的人生价值。小说塑造了高加林一个处于人生岔道口的农村知识青年的典型形象,通过高加林对理想生活向往、追求及失败的描写,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谈到电影《人生》的改编时,路遥说《人生》所表现的是一群普通人的人生命运,他们的遭遇不完全是他们自己所能决定的。高加林、刘巧珍、黄亚萍都是好人,但性格中都不同程度潜含着悲剧性和庸俗性的因素。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反映了生活的真实。要通过高加林等人的悲剧性命运,促使观众对社会及人生做出多方面的深刻审视,使人们正视而且能积极地改变我们生活中许多不合理的现象。

人生总会面临诸多选择,有些是迫不得已,有些是心甘情愿。每一个选择都将会有一种新的人生。有人说,人生最难的两大选择莫过于爱情和事业。路遥笔下的高加林,其一生的矛盾就纠结在他的爱情和事业之上。他从农村出发,经历了戏剧性的一波三折,最后又回到了农村;他渴望实现自身理想,想要拥有美好的爱情。但理想与爱情发生冲突,梦想与现实背道而驰——或选择现实,或选择梦想,没有人能够两全,毕竟人生的道路很少可以铺满鲜花。人生,这么宏大的命题,谁的答案是正确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今天,重读路遥,发现路遥、怀念路遥。

身体很壮实,虎背熊腰般的路遥英年早逝,已离开我们32年,但今天依然有广大的读者和观众阅读路遥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路遥写人生的苦难和奋斗,诠释了黄土地上的强者精神,永远激励着平凡世界的平凡人。

贾平凹曾这样评价路遥:“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但时至今日,他留下的作品,仍一直照耀着、温暖着、指引着无数人。

怀念路遥,就是怀念青春与奋斗!那个凝重的、笃定的、精神至上的路遥,那个在平凡的世界为劳苦大众鼓与呼的路遥,永远激励着我们。

路并不遥远,只要我们踔厉奋发,在人生之路“上下求索”!

上一条:宝鸡市在2024年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发言
下一条:铜川印台集市 隆冬里的烟火气

关闭

编辑:瞿颖
精美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