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阳阳上小学三年级,本周家长会上班主任老师邀请我分享教育孩子的经验,8年多来和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最难忘的就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做孩子学习的榜样、尊重孩子的兴趣。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从阳阳一岁左右开始,我就每天给他读绘本,慢慢养成了习惯,每天晚上八点多,孩子都会拿出喜欢的绘本,拉着我给他读书。刚开始我给他读书的时候,他喜欢反复读一本书,比如很小的时候特别喜欢《小鸡球球》系列绘本,我给他读的有百遍以上。还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带插图的《弟子规》,每天晚上让我读10次以上,持续了三个多月,累的我口干舌燥,他还兴致勃勃。他虽然不认识字,听的多了,自己可以用书手指着全部读出来,我当时非常惊讶,更坚定了陪伴孩子阅读的决心。
幼儿园后,孩子慢慢地就独立阅读了,我就给他订了巧虎杂志,里面配套的有故事书和玩具,还给他买了很多书,还在学校图书馆借了很多绘本和故事书,小学之前阅读量在200本左右。
另外,从孩子4岁开始,我和他一起坚持读经典,我们已经坚持四年多了,已经素读了《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成语接龙》、《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也读了很多国外经典名著,如《爱丽丝漫游奇境》、《木偶奇遇记》、《绿野仙踪》、《小王子》、《爱的教育》、《格林童话》、《父与子》、莎士比亚系列作品等。
上小学后,我从来没有给他读过题,他也很少问妈妈这个字我不认识,我觉得潜移默化中,他已经认识了这些亲切的文字。现在阳阳上小学三年级了,每天都会主动看书,阅读范围广泛,随时随地阅读。既看漫画书,也看纯文字的书,小学一年级就看完了1-4年级的米小圈,二年级也看过整套的大中华寻宝记、西游记、我的世界等系列。最近几个月很喜欢《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系列,有时候看的自己哈哈大笑,还和我分享故事中的情节。
通过学前阶段的阅读和几年读经典,孩子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也非常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是时代、民族文化的智慧结晶。人类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阅读经典,不仅是为了增长知识,更是要从中吸取精神资源和力量。
做孩子学习的榜样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家庭的文化氛围。家长爱看书,孩子也会跟着看书,家长每天刷抖音、玩游戏,孩子同样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家长一定要做孩子学习的榜样。
我的爸爸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喜欢看书,小时候家里书柜里很多书,床头也摆放着爸爸爱看的书。我从小喜欢看语文和历史方面的书,现在比较喜欢哲学类、传统文化经典类的书籍,我每天都有阅读的习惯,早晨或者晚上睡觉前都会看书。我觉得爸爸就是我的榜样,我就是小时候受到了爸爸的影响!
我的工作比较忙,对孩子的学习很少“盯着”,大部分靠孩子的自觉自律。我也希望从小让孩子养成习惯,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一定要操心。爸妈有自己的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
尊重孩子的兴趣
阳阳兴趣广泛,除了读书,还喜欢唱歌、画画、跆拳道、各种棋类,尤其喜欢围棋和国际象棋。我记得他上幼儿园时候,一天放学看到学校门口有围棋班的老师在门口宣传,用警察抓小偷的形式讲围棋的下法,阳阳第一眼看到就被吸引了,一直站在围棋老师跟前交流了很久,回去后就要求学习围棋,一直坚持到现在,兴趣始终很浓厚。
围棋是一项智力运动,每一步棋都要经过计算和判断后才能落子。通过这几年的观察,我发现围棋有效帮助孩子养成了爱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有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次围棋上课都是连续三个小时,阳阳非常喜欢,说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或主导智能,人人皆可成才。作为家长,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定要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引导孩子长期坚持,同时多给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西安欧亚学院教师发展中心 许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