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汉中讯(李根 黄鑫 刘萌儿) 六一前夕记者在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采访时了解到,“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各界广大知识分子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到推动留坝追赶超越的实践中,在本职岗位上担当作为,矢志奉献,在建设“四个留坝”中建功立业,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创造者、引领者。留坝党建特开设“爱国奉献、建功留坝”栏目,展现各行各业的知识分子、优秀人才立足岗位实际不懈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追求理想、赤诚为民的情怀。
今天让我们走近中共党员、城关小学教师张颖一起聆听属于她的奋斗故事
青春的温度会在一次次磨砺后升高,当青春的温度达到百度时,才能真正体会到保尔所说的那句话:当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青春,犹如春天盛开而未全开放的花朵,是脚步与时间的拼搏,拂袖,被风吹过,然而,些许回忆,依然清晰。回望过去岁月的点点滴滴,细数往昔故事。

岁月匆匆,我已在教书育人的前线奋斗了十余年。还记得,2007年9月我满怀憧憬的走进柘梨园完全小学的那个小院,正面的高台上是一排红瓦平房,平房门前有个砖砌的小花园,简约清新,右手边是三层的教学楼就那么庄严的矗立在那里,左边的院墙旁和靠近马路的一排房子前面是高大的杉树……当时的我很兴奋,这是参加工作的第一个阵地、这是承载我梦想的地方,单纯如天空,一望无际,总有一些小小的幻想,想要把青春的生命、芳香的年华绽放在这里。暗自下决心:小小的学校六个年级六个老师,一周下来要上30节课,这对年轻的我来说不算什么!
让我手足无措的是面对一年级和学前班在一起这样的复式教学班,尤其是学前班的这些小豆丁着实可爱也着实让人无奈。我抓住刚被家长送来学校就准备逃走的小家伙,谁知他转脸就吐来口水,正准备教训这个小鬼,一个小女孩又趁机溜出教室,满操场的跑着和我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几个来回我已经累的气喘嘘嘘,她却咯咯笑着……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啊!我赶紧向学校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拿起《班主任之友》认真琢磨起来。“一切都可以学,只要努力又有什么是学不会的!”凭着满腔热血和一身干劲,班主任管理工作终于有了起色,同时还发表了班主任工作案例——“信任和期待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

然而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一学期下来我教学的一年级数学全县倒数第三,英语、语文也都是倒数。从来没少给孩子批一次作业、上课生怕会遗忘知识点、周末把教案拿回家备课……面对这样的成绩,一学期的努力竟然是这样的结果,无法接受的我趴在办公室桌子上忍不住哭了起来……擦干眼泪,认真反思,我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教学方法,聆听他们的复式教学课。在无数个平凡的日子里,在一次次磨砺中,孩子们给我带来无限的惊喜与陶醉。我惊喜,惊喜课堂上那高高举起的小手,惊喜辩论中那争先恐后的抢答,惊喜孩子们取得点滴进步;我陶醉,陶醉作业本上对我笔迹和语言的模仿,陶醉孩子们在操场上的无忧无虑的欢歌,陶醉校园内孩子们那亲密无间的笑语。慢慢的,我找到与孩子沟通的语言,课堂也有了生机。在一次复式教学公开课后,老师们真诚的赞扬了我课堂中的亮点,校长肯定了我教学能力的进步,推荐我参加当时的片区赛教并荣获三等奖。

风雨中我学会了追赶太阳
渴望中我在慢慢成长
赛跑中我找到了欲望
丛林奔跑中
我体会到了汗与泪的味道
在教学的旅途上,我不断地努力奋斗,不断的超越自我,对教师的含义也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回想我从马道小学离开时,孩子们有的拽着我的衣脚、有的使劲地抱着我、有的忙着留电话号码、有的哭着问我:“老师你什么时候回来?”,家长们拉着我的手与我依依惜别……那一刻,我的泪水止不住的流了出来。忽然体会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何含义,更感受到“老师”这两个字的份量是那么沉重,在这由知识、情感、理想、信念汇成的三尺讲台,是多么神圣。
记得2011年全县双高双普,给学校的每一个教室配备了一体机、电子白板。为了熟练使用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摸索每一个按钮、探索每一步操作,思考如何将教材、学生与多媒体融合,如何让多媒体更好的辅助教学……有许多个夜晚,我在电教室呆到凌晨2点多才回宿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荣获了“全县信息技术教学能手”称号,并在教学信息技术颁奖活动中再次为全县老师呈现了一堂观摩课。
汗水见证着成长,奉献丈量着价值。青春是学习的季节、青春是奋斗的岁月,讲台便是舞台,在全县统考中学生们屡屡名列前茅,我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汉师大专毕业参加工作、没能进大学深造,一直是我的人生遗憾。历经无数个夜晚的学习钻研,我考上了被誉为西北地区“教师的摇篮”——陕西师范大学的在职研究生。当走进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校园时,我热泪盈眶。在这里,我圆了自己的初梦,从此人生少了一项缺憾;在这里,在学识渊博、气质儒雅、博古通今的老师面前,我又一次变成了小学生。我不放过每一次和老师外出学习的机会,从课改已十载的宜川中学、到走在改革前列的西安爱知中学、师大附小、西安铁路学校……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反复修改完成《中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这本书第二章的编写,完成3万余字的毕业论文……那是一次精神的洗礼、灵魂的撞击。在这里,我结识了一起并肩学习、志同道合的同学朋友。还记得要离开师大的最后一个自习,我和同学坐在阅览室直到其他学生都走了,依然舍不得离开;还记得英语基础差、听不懂全英教学英语课,在师大一个个清晨苦读英语的我……那年我26岁,这样的青春年华,我奋斗过、努力过。如柴静所说:“之后我便没有可以后悔的过去、也没有要期许的未来,就是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走下去。”也如我毕业论文致谢所写:“就要毕业了,我会带着师大给我的知识和力量,给我的自信去工作去生活,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做事。”
虽没有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执着,没有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情,也没有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超然物外,但我愿“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用青春与热血,在平凡岗位上执着追求,不负春景、不悔青春!
责编:羽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