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里的这本光明日报出版社新出的长篇报告文学,封面以深邃的蓝色打底,恰似工业领域的神秘深海,书名《长风破浪》四个大字用白色书法字体写就,笔画间仿佛有红色浪花在奔涌,既像工业浪潮的澎湃,又似改革征途的热血。这本新作就像工业改革浪潮里的一艘小船,满载着国企改革的壮阔故事向读者驶来。这是中信重工退休职工骆自星继《兵妈妈》《传承》之后创作的又一时代报告。

致敬兵妈妈的大爱情怀
从“兵姐姐”到“兵嫂嫂”再到“兵妈妈”,一条拥军路,她一走就是40多年!她就是骆自星创作、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长篇报告文学《兵妈妈》里的主人公——“全国爱国拥军模范”乔文娟。
“我所在的中信重工和乔文娟工作的河南柴油机厂就隔着一条马路。从报纸上‘认识’乔文娟后,我就特别想采访她。”骆自星曾身披戎装,他走近兵妈妈,想从灵魂深处挖掘她的大爱情怀,让身边更多人认识、了解兵妈妈,传承她的拥军精神,这也是他创作《兵妈妈》的初衷。
2020年10月,骆自星退休了,他觉得终于有时间重拾年轻时的文学梦了。从退休第一天起,他就一头扎进乔文娟和军营的世界,挖掘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洛阳市涧西区武汉路社区“乔文娟工作室”,他读了那些天南海北兵儿子写给乔文娟的上千封信。其中一封身患白血病的兵儿子妻子的来信,信纸上有不少泪痕。捧着这封被泪水浸湿、字迹有点模糊的信,他的眼泪也在脸上流淌。采访和写作的日子里,他仿佛经历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兵妈妈那如同天地般宽广的胸怀,常常让他感慨万千,热泪盈眶。他把自己对部队的热爱、对兵妈妈的敬仰,融入到每一个字里行间,用心去描绘兵妈妈真实而伟岸的形象。
这部时代报告通过独特的视角,从“心中的那一抹绿”到“永远的国防绿”,讲述了乔文娟与解放军结缘、支持军队建设、助力士兵成长的动人故事,为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提供了鲜活案例。《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作家网、今日头条等众多媒体和文学界人士都对这部充满正能量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探寻焦裕禄精神的传承力量
在焦裕禄逝世59周年之际,中信重工的干部职工和曾与焦裕禄共事的老同事,来到满是焦裕禄足迹的焦裕禄大道,举行《传承——写给焦裕禄的书简》新书发布会,表达对老主任焦裕禄的深切思念和敬仰,坚守和传承焦裕禄精神。
这部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长篇报告文学《传承——写给焦裕禄的书简》正是出自骆自星之手。骆自星入职洛阳矿山机器厂后,惊讶地发现脚下这片土地竟与焦裕禄有着深厚渊源——焦裕禄曾在这里工作生活了9年。2009年3月3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到河南视察,第一站就来到中信重工。当时担任公司办公室主任的骆自星陪同公司领导见证了那个荣耀的时刻。在中信重工,习近平瞻仰了焦裕禄铜像,参观了焦裕禄事迹展室,并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在焦裕禄精神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这次视察,把焦裕禄同志革命工作中的两个重要根据地——洛矿和兰考紧密相连,也让骆自星对焦裕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涌上他的心头,他开始收集焦裕禄在洛矿的事迹。为了能深刻感悟焦裕禄精神,写好《传承》,他去了每年吸引百万参观者的焦裕禄纪念园和焦桐园,还去了珍藏着那把刻满与民同苦印记的长条凳的河南博物院。
他以一名“焦裕禄的新工友”的身份,饱含热情地给逝世半个世纪的老主任焦裕禄写下了一封长达28万字的书简。在“一个时代的记忆”篇章,他深情讲述了焦裕禄在洛矿发生的感人肺腑、荡气回肠的红色故事,表达了新老工友们对老主任无尽的感念和思念;在“一群后辈的奋斗”篇章,他描绘了那些前赴后继、不懈奋斗的人们,通过他们在新征程上书写的精彩答卷,展现了焦裕禄精神的持久生命力;在“一个人的追寻”篇章,他把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对准新时代的追光者,生动地描述了焦裕禄精神的传承与践行对个人的影响。
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赵克红在该书发布会上说:“从《传承——写给焦裕禄的书简》中,我看到了作家的担当,看到了焦裕禄精神的永恒魅力,也看到了中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

触摸大国重器的时代脉动
一家濒临破产的传统国企,历经国企改制的脱胎换骨、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市场的风雨洗礼,破釜沉舟,实现颠覆式创新和跨越式发展,爆发出令世人惊奇的创造力。
这就是中信重工,在这里,骆自星亲历和见证了企业从低谷到巅峰的巨变。在他即将从中信重工办公室主任兼党务工作部主任、党委宣传部部长岗位退休时,翻开多年积累的工作笔记和企业日记,回想起21世纪初那段波澜壮阔的变革历程,不禁心潮澎湃,深感有责任为这段历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每一个写作的日子,都是他与企业共同成长的见证。当他写下那些浴火重生的历史篇章,看到笔下人物的命运与时代的交响,内心满是欣喜。然而,当他记录下艰难岁月中的奋斗与坚守,泪水也会不自觉地滑落,心中涌起复杂的情感。尽管创作之路漫长而孤独,但他坚信,正是这些交织的喜悦与泪水,赋予了他的文字温度,让那段历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于是,一部记录中信重工崛起的长篇报告文学《长风破浪——一个国企的迭代升级笔记》呈现在读者面前。作品以中信重工为案例,展现了中国工业从传统制造迈向高端制造的跨越,折射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崛起之路。众多媒体在报道中称这种时代背景赋予了作品深刻的现实意义,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也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前行的动力;书中所体现的创新精神、改革勇气和责任担当,正是当下中国企业发展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