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各地 收藏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379510997

首页 >> 非遗文化 >> 正文

零陵香:千年香魂的文化解码

时间:2025年05月04日来源:中国旅商传媒网 作者:张权辉

我最初知道零陵香的名字,是从零陵古城南潇水河上一座叫香零山的小岛开始。传说该岛上生长着一种古代进贡的香草,香气馥郁。后查了一些典籍才知道叫零陵香。零陵香长得是什么样,说的人不清楚,听的人也无人追问。直到退休后读到中科院博导陈涌海(零陵籍)写的《寻芸记》,我又激起探究它的心思,于是借助现代工具查阅古籍和最新科研成果,才逐渐解开这株香草的身世之谜。

作为中国独一用地名命名的传统香料,零陵香早在汉代就载入医书。《名医别录》里“生零陵,香如兰蕙”的记载,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历史之门。2018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香囊经过检测,发现了与零陵香特征相符的成分。这些两千年前的香囊,让我们真切触摸到汉朝贵族佩戴香草的习俗——信期绣的囊袋里,除了香草碎屑,还混有朱砂与雄黄,既暗合《礼记·月令》“烧薰香以辟疫”的防疫智慧,也见证着《汉书·艺文志》所载“楚人尚香,佩芳以洁身”的生活美学。那些精细的织锦包裹的不仅是香料,更是一个时代将草木芬芳融入礼仪文明的风雅。

唐朝是零陵香最风光的年代。朝廷明文规定零陵郡每年进贡香草二十斤,《唐六典》中“尚食局收零陵香十斤,太医院收十斤”的记载,足见其在饮食与医药领域的双重地位。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银香球里,也检测出大量零陵香成分,其“双轴持平环”构造让香盂始终保持水平,无论舞姿旋转,香灰不落——这巧思恰似零陵香在调香中的“中和”本色。翻阅敦煌文献里的香方,零陵香常与沉香、檀香并列,既能单独使用,又能调和其它香料:南平公主留下的配方中,它以“每两香材用零陵香三钱蒸制”之法,让沉香的浓郁化作“竹露滴清响”般的清透;《韦氏香谱》更记载“零陵香与麝香按七比一配伍,可使香气历旬不散”,展现其作为“定香剂”的王者之风。

宋元时期,零陵香的种植范围扩展到湖南、两广等地。《本草图经》详细描绘了它的形态:“叶如罗勒,青色,作穗,秋开白花”,并注明“零陵山谷间多生”;北宋《香谱》还制定了分级标准,将“叶小如指、香浓持久”的零陵原产称为“上供香”,“叶大如掌、香淡易散”的湖广产称为“民用香”。在泉州出土的南宋商船货物单上,“零陵香”作为独立品类登记,与“乳香”“没药”并列货单前列,且标注“每斤价钞三贯”,足见其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独特地位。可惜到了明清时期,事情起了变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灵香草误作零陵香,这个错误像多米诺骨牌,引发连锁反应:灵香草便宜易得,很快取代了传统品种;调香师不得不添加麝香弥补香气差异;到了清代,学者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中痛心指出“今市售零陵香,皆灵香草也,古香遂绝”,字里行间满是对文化断层的叹惋。

如今转机终于出现。科研人员在零陵故地重新发现与汉唐古籍记载叶片花序相似的野生香草,色谱检测证明其成分更接近唐代古籍的香气记载,“芳樟醇”含量达6.8%,与敦煌残卷《香药抄》中“清冽度”数据完全吻合。也与巜新编本草)描述的形态和唐南平公主香方的(令体香)功能完全吻合。从而还原了汉唐零陵香的真实身份。后世将报春花科灵香草或广藿香误作零陵香,是明清名称流变的结果。

至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零陵香的确是原产于古零陵的一种植物,是唇形科排草香属植物,广西药物植物院将它名字定为全州排香草(零陵香),也以此申请了地理标志产品。对广西药用植物院这种做法不敢苟同,这不是因为身为零陵人,一定要争抢名分。历代典籍对零陵香的形态、香气、产地的描述都与排香草吻合。光绪年间的《续修零陵县志》记载:“零陵香,俗称排草”,实际上已经明白无误地告知其具体名称。零陵香在汉唐时就以零陵核心产区为中心幅射周边区域,据《唐六典》记载,不仅永州零陵郡要进贡零陵香,道州江华郡也要进贡,只不过要标记道州零陵香。现这两地都在现永州区域内。广西药用植物院在广西境内开展野生零陵香调查时,在与江华接壤的姑婆山和零陵接壤的全州均找到了符合汉唐零陵香条件的零陵香,广西全州在西汉至唐末属于零陵郡管辖,是零陵郡的核心区域,所以他们在此区域寻找到野生零陵香也在情理之中。广西药物院野生零陵香科研工作巳完成,并且也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可。其研究成果也推动全州在零陵香的原生境认定和保护方面的工作,已经走在永州或者零陵的前面。

零陵香的故事告诉我们,传统需要守护也需要新知。从汉简上的贡品清单到实验室的检测报告,从古人的文字记载到今人的实地考证,这株香草穿越千年的旅程,恰似中华文化传承的缩影:既要在故纸堆里寻根,也要用新方法保鲜。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当零陵古城再飘清香时,那不仅是草木的复苏,更是文化的续写。

上一条:河源·江湖渔火里的邀约
下一条:交流互鉴 合作共赢 2025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圆满落幕

关闭

编辑:陈玲玲
精美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