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各地 收藏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379510997

首页 >> 非遗文化 >> 正文

浅析澄城县优秀传统文化

时间:2022年11月17日来源:中国旅商传媒网 作者:韦亚莉

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经过历史的筛选而形成的文化精华,是人们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所创造并传承的一种文化样式。它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并有力地推进澄城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一、目前现状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历史悠久、物产丰盈,传统文化的积淀也非常深厚,具有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遗产品类繁多,遍布各乡镇、村落,是一座蕴藏极为丰富的文化宝库。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澄城民间美术普查汇报展就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展出二十多天,其作品受到广泛关注,引起艺术界、民俗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被誉为“民族瑰宝,民间艺术精华”。2002年调查时,发现了遗存在民间大量优秀传统文化,如尧头陶瓷、刺绣、剪纸、木雕、皮影、芯子、手绘门帘、面花等,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澄城劳动人民千年来文化传承的结晶,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

2006年,按照省文化部的文件要求,依照国家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标准和要求,截至目前已挖掘、整理优秀传统文化线索116条,推荐上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0余项,并成功申报批准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3项,其中国家级保护项目2个: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澄城刺绣;省级保护项目11个,市级保护项目10个,同时储备县级保护项目36个。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靠人们一辈一辈传承下来的,而传承人掌握并承载着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技艺,想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要保护好传承人。截至目前已成功申报确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国家级传承人2人:李义仓,现已故;周铁怀,健在。省级传承人10人,市级传承人49人,他们在澄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她们的作品多次参加过国家、省、市组织举办的大型展览和技艺展示活动、其中澄城面花省级传承人王巧爱的面花作品参加了上海世博会“陕西民俗文化展演展示周”活动,得到了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目前,共有市级以上60名传承人得到国家不同程度的生活补助,后面会尽一切努力,让更多的传承人也能得到相应的生活补助,以调动她们的积极性,使全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为了使澄城县优秀传统文化能更好的繁荣和发展,我们通过多种渠道,从省市县各级财政部门争取资金,以便更好的开展全县优秀传统文化资料的搜集、整理、保存和研究等工作,并积极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习活动。

近年来,我们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先后征集流散在民间的陶瓷、刺绣及剪纸精品3000多件,并采取奖励、支助等支、措施,调动传承人的积极性 ,组织技艺培训,扩大传承队伍,鼓励老艺人恢复生产。目前已有各类实体产业13家,示范性传习基地7家,国家级非遗就业工坊1个,县级非遗工坊2个,这标志着澄城优秀传统文化向产业化又迈进了一大步。作为有代表性、有发展前景的文化产业,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在传承过程中发挥它潜在的经济效应,以推动澄城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推动和发展,澄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抢救、保护意识还不够强烈,缺乏行之有效的规划和措施,保护工作还没有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有些项目的作品难于征集。由于多种历史原因,澄城不少优秀传统目前,文化正处于濒危状态,导致了我们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工作越发艰难,致使部分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得到及时保护。二是缺乏规范的传承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经济观念意识的不断增强,澄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备受冲击,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后继乏人,许多独门绝技艺人为数不多,而且已年高体弱,生活困难,他们的精湛技艺随时都有可能失传。尽管部分优秀传统文化已经被列入了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是更多的年轻人考虑到经济利益问题,都选择了放弃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也是澄城目前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重中之重。三是基层文化站不能及时配合,文化站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和保护工作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但由于基层文化站编制有限、工作人员明显不够,上级部门安排的工作,拖拖拉拉,敷衍了事,不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四是政府的资金投入不足,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经费严重紧缺,保护机制又不健全,其挖掘、整理、上报资金困难,严重妨碍了澄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申报工作。事实上,由于时代变迁,农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农耕时代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不被需要就意味着失去原有的生存空间。近年来农民大都外出务工,愿意从事这些工作的年轻人少之甚少,掌握技术的老艺人年龄越来越大,这些困难和现实都是我们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绊脚石。

三、做好澄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保护与抢救,收藏征集优秀的传统艺术作品,建立优秀传统文化展厅和传承人作品展室,进一步推介、保护、宣传澄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加强传承谱系、建立和传承责任落实,对中、省、市级各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除按照有关政策严格落实传承补助经费外,要与之建立相应的传承带徒责任制度,签订合同,完善考核制度,明确其带徒培训的时间、数量、标准及要求,使澄城优秀传统文化技艺后继有人,形成良好的传承队伍。三是每年定期对基层文化站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辅导,使其能很快认识到文化工作的重要性,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紧迫性,认真、努力的做好基层文化服务工作。四是要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指导、监管力度,把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的用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中。五是要逐步建立不同类型的民间传统文化产品生产基地,加快民间传统文化产业化进程,以尧头陶瓷烧制技艺、澄城刺绣、澄城面花、澄城土布、澄城剪纸、澄城水盆羊肉等项目为主,在保护探索民间文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带动其产业化。六是继续争取国家扶持资金,进一步发展澄城优秀传统文化(陶瓷、刺绣、面花、剪纸等)产业。借鉴吸收外来的生产经验,打造澄城特色产品,并把这些产品成功推向市场。

对于澄城来说,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就是它的灵魂和象征,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今天,如何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让更多的人认识澄城、了解澄城,积极向世界展示澄城、推介澄城,把澄城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和文化产业结合起来,通过挖掘、整理和打造,使其形成产业化,达到创造新的经济价值目的,需要全县人民的共同参与,也必须从保护澄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做起,尽力把澄城打造成一-张靓丽的名片。

上一条:河南省固始县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展示——固始县文化馆
下一条:北大青年考古队:在田野上探源中华文明

关闭

编辑:吴芳
今日头条
精美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