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岁末,新闻记者出身的学者牟柏苍推出了《中华文明的早晨——西周史说》,产生了很大反响。随后,该书被他改编为《大周天下》纪录片的文学脚本。近日,牟柏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这部纪录片能够抢救西周这一段被掩蔽的辉煌历史。
![ab1342ab83025cd40598b73a5be1630d.jpg 6640253_78214e9b-004f-4287-a23f-e228c0b3106b[1].jpg](/__local/E/0D/3E/5F2E674089A22A401795B879C4B_4C11B610_F8B7.jpg?e=.jpg)
作者牟柏苍在中国青铜器博物馆采访。受访者供图
用新闻的眼光回望历史,探索全新述史方式
《中华文明的早晨——西周史说》一书,2018年12月由世界图书出版社推出,全书上下两卷,共36万余字,13章250多大节,130多幅图表,314条文献注释,融史论、编年、记传、图、表为一体,牟柏仓用新闻的眼光回望历史,通过田野调查、遗址考证、专家访问、民俗走访、史料分析和现场拍摄等手段,打开西周厚重的历史“硬盘”,调查西周、再现西周、解读西周、论述西周。全书将西周历史与五大文明古国做比照分析,对沣镐二京渊源布局做全面系统调查考评,对先周和西周重大迁徙的现场探寻,对西周历史疑案的考察解读。该书尤为耐读的是将西周每个重大历史节点与巴比伦、古埃及、爱琴海和古印度等文明做横向扫描、比较分析,论述西周和世界文明的差异、优势及共生共荣的历程,探索史学界一种新的述史方式。
牟柏苍告诉记者,萌发了要完成这样一部作品的想法时,就多次向学者请教,多次参观研究国家、陕西、宝鸡和岐山、扶风、豳县等历史博物馆,研究鼎、簋、鬲、觥、尊、盘、豆、罐等器物的类型、字迹、字形和演变。2015年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开工建设前,他在陕西省岐山县京当乡专门住了一周多时间,探求先周祭天、祭祖、宗庙的位置、方向,研究乡邑大小、结构、类型,研究当地挖掘的骨器、陶器、青铜器乃至土质、土堆。此外,他还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山川田野,那些曾经留下岐人北上、东进、南奔足迹的广袤天地——在各地肃穆的庙宇中、墓葬地、地域风俗里寻找周文化的蛛丝马迹;在寻访途中人群的口音、民歌、祭祀吟诵中辨析周文化的远古回声;在古埃及、希腊等地的建筑、楔形文字中寻找周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汇碰撞的火花;在深邃的思考与解析中,将散落的碎片重新排列组合,以完成西周王朝兴衰更替的“拼图”。
完成五集纪录片脚本,想让更多人了解西周
《中华文明的早晨——西周史说》推出后,引起了很大反响,无论是文学界还是史学界,都给予极高评价。
陕西师范大学原校长、中国先秦史学研究会副会长赵世超认为:“最为可贵的是把西周放在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旋涡,在人类自身的冲撞、互动和发展进步中,看中国的位置和永恒。本书告诉我们,寻梦西周是中国梦的远古回声。”
省作协副主席冯积岐说:“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人对西周的历史进行如此深刻的挖掘,精心整理,理性分析,得当点评和生动的记述。”
不过牟柏苍不满足于《中华文明的早晨——西周史说》无声的文字和静止的图片,他希望让周代辉煌的历史化为灵动鲜活的画面,大气磅礴地展现于世。他将原书改编为大型文献史诗纪录片《大周天下》,精选提炼为五集,并创作完成文学脚本、内容概述包括片头、片尾曲词等,规划设计140多个拍摄场点、线索、话题、人物等。五集文学脚本包括,“中华文明的早晨”“世界古都看丰镐”“华夏盛世说成康”“四方拓展成大国”“礼仪之邦在东方”。
牟柏苍说:“作为陕西人,我们离西周发源地地理位置上很近,但和曾经西周盛世又仿佛很远。除了‘太公钓鱼’‘武王伐纣’的历史典故外,就只剩下《封神榜》中的神话传说了。我希望能有一部历史文献纪录片,让更多人意识到,‘周秦汉唐’其中‘周’的真正意义。”
据了解,目前历史界、影视界以及央视纪录片频道、日本NHK电视台等对此十分看重。
文献史诗《大周天下》纪录片摄制工作能顺利启动吗?我们拭目以待!(张静)
实习编辑:石尊蒙